天津滨海新区 营商环境建设有了“路线图”
发布日期: 2020-08-03 10:26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去年十月,国务院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相继印发了加快推进新时代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文件。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滨海新区区委决定成立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关于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营商环境建设2020行动计划。

    滨海新区半年报: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杨茂荣表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滨海新区坚持“两战”并重、双胜双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态势持续巩固。总体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逐季逐月向好。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下降2.8%,与一季度相比降幅收窄5.7个百分点。“可喜的是,4项指标逆势上扬实现正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5.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2%,外贸进出口增长1.6%,与一季度相比,增速分别提高22.6、11.7、14.7和4.8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结构和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底的0.2:50:49.8,转为0.2:45.1:54.7,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这是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加快的前提下、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固投由降转升,同比正增长0.2%。

    三是改革红利持续释放。继续深化各开发区法定机构改革,5个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增长3.3%、税收收入增长0.6%,分别高于全区12和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拉动全区增速2.5个百分点。自贸区法定机构改革全面落地,制定“飞地”招商政策,出台了街镇税收分成等一系列促进街镇发展的新政策,推行了“三考合一”改革。

    四是新动能加速集聚。滨海新区制定了新动能引育方案,主要指标均按占全市60%的目标进行分解。“上半年,新增雏鹰企业662家,完成全年任务的57.5%;瞪羚企业121家,完成105%;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79家,完成81%;新增科技型上市企业2家,完成100%。工业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6.7%,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7.2%,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及以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7.6%,比2019年分别提高1.3、2.4和0.1个百分点。”

    五是项目引进逆势上扬。全面启动“云招商”模式,落地内外资项目3445个,投资额30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和62%,。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46个项目竣工,598个项目加快建设,年内完成投资922亿元,145个项目开工,年内完成投资342亿元。“特别是今年我们安排实施新基建项目122个,总投资1671亿元,已开工项目47个。”

    六是复工复产成效明显。2月6日开始,就精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建立工作早谋划、服务早上门、政策早落地、链条早打通、审批早介入“五个早”工作机制,“四上”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9.7%,返岗人数超过去年同期,做法得到国家发改委充分认可并向全国推广。认真落实天津市“21条”“27条”惠企政策和“20条”“11条”稳运行政策、“32”条稳就业政策,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帮助112家企业申请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和国开行专项贷款162.8亿元;帮助677家企业融资208.8亿元;为企业减免社保费39.9亿元,减免房租、水电气费1.36亿元,拨付稳岗返还金2亿元。“企业开票户数6.8万户,是去年同期的105.9%,开票金额1.2万亿元,是去年同期的97.5%。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5万户、注册资本3875.3亿元,分别增长37%和1.1倍。”杨茂荣说。

    打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营商环境

    “为了把暖企、惠企、护企的服务实践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规则、新举措、新标准,更好地把‘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落到实处,打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营商环境,区委、区政府经过专题研究,决定对滨海新区的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统筹升级,明确远期奋斗目标,制定近期行动计划,以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作为新动能引育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滨海新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贾堤介绍,《实施意见》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

    一是总体目标:到2022年实现滨海新区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35年实现营商环境建设国际领先水平,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海滨新城。

    二是主要任务。围绕总体目标,《实施意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五个方面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

    优化政务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全国领先的政务环境。《实施意见》以构建统一、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为目标,持续释放法定机构改革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街镇的红利,转思路、转作风、提效能,推进政务服务的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进一步实现滨海通办、滨海统办,做到为企业服务“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优化市场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着力打造成本竞争力强的市场环境。《实施意见》提出要实施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强化诚信体系的建设,营造重信、守诺的良好风气;始终秉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加大金融支持、规范中介服务,形成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亲清政商氛围。

    优化法治环境,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实施意见》指出,通过创新监管的方式、建立各项维护市场主体正常经营的机制,为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优化人文环境,构建“一主两副六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营造宜业宜居的人文环境。 《实施意见》指出,通过聚焦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实事,构筑综合便利的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与“鲲鹏计划”,打造与国际港口大都市相符、充满活力与现代化、开放包容、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人文环境。滨海新区正在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也是优化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

    优化产业环境,全力打造聚集发展、动力强劲、增长活跃、绿色健康的产业环境。滨海新区立足于一基地三区建设,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从产业结构布局、产业规模和产业创新三方面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意见》指出,要发挥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围绕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工业、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来引育新动能,同时研究制定国内招商引资图谱,优化主导产业的布局。

    三是保障措施。滨海新区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区委书记连茂君同志和区委副书记、区长杨茂荣同志为组长、区委常委和副区长为副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并设11个工作专班,对营商环境建设进行高位协调,统筹推动。

    贾堤表示,《实施意见》是新区服务企业的行动指南。今后每年滨海新区都将依据实施意见,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年度行动计划,“以此行动来继续增强我们服务企业的意识,继续创新我们服务企业的载体,继续拓展我们服务企业的渠道,让滨海新区真正成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企业获利、居民受益的改革开放先行区,真正成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城。”

    指标“成色”几何?全国领先、全市最高

    滨海新区区政务办要牵头起草营商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我们将能够量化的内容尽可能量化,按照‘跳一跳才能够着’的原则,高标准制定《2020行动计划》,倒逼各部门真正做到压缩时限、减少环节,不断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滨海新区区政务服务办主任徐斐介绍,“在制定具体内容时,一是对标国内先进水平。比如在‘获得电力’指标中,天津市对于核心城区年度系统平均停电时间的要求为小于1个小时,而北京、上海则分别是0.62小时和0.77小时,我们就提出‘实现核心城区年度系统平均停电时间小于0.62小时’的要求。“

    同时,方案还将将过往成功案例固化为改革要求。比如在“获得用气”指标中,“因为滨海新区燃气企业较多,企业办理用气报装的环节和流程很不统一,三个环节、四个环节的情况都有,我们结合疫情期间塘沽燃气公司服务大风车幼儿园燃气配套项目的成功案例,深入剖析制约办理环节的各种因素,进行流程再造,将供气报装环节压缩为用气申请和通气两个环节,将服务的特例固化成标准流程。”

    自我加压严格要求。“比如在‘注销企业’指标中,天津市的相关文件并没有对公告期满后的办理时限进行规定,国内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经过与滨海区市场监管局研究讨论,最后明确公告期满后‘一天内完成注销登记’;再比如‘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指标,我们在企业调研中了解到,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过程中保证金的缴纳和退还不够规范,导致长期占用企业资金,增加企业成本,我们同区住建委和财政局研究后,明确了以银行保函等形式缴纳保证金,对保证金的退还明确时限为5个工作日。”

    充分用好新区的优势资源。“咱天津是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最好的地区之一,而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又是天津市第一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所以在制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时,我们结合保护中心的实际,明确了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利预审审查和商标相关业务,在原有时限要求上进行大幅度的压缩,发明专利预审由目前的一个月以内结案缩减为15天,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预审由目前的20天以内结案缩减为10天,商标的注册、续展、变更、转让等四大常规业务实现1小时内受理办结。”

    通过推行“滨海统办”和“滨海通办”。目前,滨海区级中心、各开发区中心彼此之间实现全部政务服务事项的相互受理。依托滨海新区政务帮办平台,103项民生类公共服务事项8月将下沉至各村居便民服务站,可以满足群众就近在家门口办成事的需求。徐斐表示,《行动计划》中的电力报装环节、跨境贸易通关时间和成本等13个指标的量化目标为全国领先水平,不动产登记时间、投资项目审批等26处量化目标为天津市最高标准。“为了推动《行动计划》列明的各项目标任务尽快实现,领导小组下设的11个工作专班和31个工作小组已经积极行动起来,逐项研究细化措施。为了让好政策直达市场主体。一批明白纸将会送到市场主体手机端。同时我们已经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营商环境专栏。将二级网页中的营商环境专题调整到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按照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和产业环境,对已出台的各类政策文件及解读和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展示。让好政策好措施直接惠及企业群众。”

    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unchecktaskdate=1754/1/1 0:00:00&ssbm=&fromcontentid=&enddate=1754/1/1 0:00:00&titleformatstring=False_False_False_&check_isadmin=True&check_username=etliuwei&check_checkdate=2020/8/3 10:27:44